2)第二百六十章 刘琦的同宗,刘晔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的这位世交族叔,虽然外表上看是个火爆的脾气,但若是仔细相处下来,却能发现这个人倒真的是个能够虚心纳谏之人。

  很不错。

  ……

  庐江郡,舒县。

  受了李典劝说的刘晔,此刻正和李典一起并肩骑马,共同行至于此,

  他们两人赶路数日,从刘晔家乡九江成德前往庐江郡的治所舒县,虽然辛苦,但却依旧精神抖擞,路上不曾有半分滞留。

  庐江乃是中原向南方进军的跳板,亦是江东之地通往北部的屏障,地理位置之重要,便犹如益州之汉中郡一般。

  自古以来,守江必守淮,若坐拥于江东者得庐江,则中原门户洞开,进可窥伺兖徐,退可为江南屏障,却为重中之重的战略要地。

  但也仅仅局限于坐拥扬州之地,对于荆州而言,庐江目下并无可图之利。

  此时此刻,李典和刘晔两人已经驾马来到了庐江的治所舒城之外。

  他们是来劝说庐江郡守陆康,给他们的兵马打开方便之门,让荆州军能借其地顺利的迎接刘繇脱难。

  李典望着通往舒县的官道,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虽然说服了刘晔替刘琦为使者,但刘晔到底能不能说服陆康,李典心中并无把握。

  刘晔年纪轻轻,看着比李典大一些,和刘琦倒是差不多大,两人的外貌和气质,隐约间似乎也有那么几分的相似,都是那种面白无须,有着一张亲切的面庞,脸上常年挂着一副人畜无害的和煦微笑,让人看着很是舒服的那种。

  刘晔转头看了看若有所思的李典,问道:“曼成面上,为何有犹豫之色?莫非是信不过刘某?”

  李典闻言回过神来,忙道:“自然不是,子扬乃是高明之士,年纪轻轻便是淮地名士,更兼为汉室宗亲,由你去说陆府君,必可成事。”

  刘晔摇了摇头,道:“曼成嘴上如此说,心中恐怕却未必如此作想。”

  李典被刘晔一语说中所想,嘿嘿干笑了两声。

  他道:“实话实说,某这心中确实多少有些没底。”

  “为何?曼成也不是舌辩之士,不也是一样说动某出山相助了吗?”

  李典叹息道:“那是两回事,我来说子扬,乃是因为某之出身行径可得子扬看重,与你去说服陆府君完全不同。”

  刘晔闻言不由哈哈大笑,直在马上笑的前仰后合。

  李典这话说的确实没有错,刘晔肯应李典的相召而出山相助,跟李典的嘴皮子功夫没有半点关系,

  确确实实是因为刘晔通过李典的能力,出身,行径而觉得刘琦是一个可以投资的人。

  刘晔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敢于借遵母亲遗愿之名,而去手刃父亲身边的近侍,且不足双十就成为了扬州名士,这足矣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懂情商,而且善于捕捉细节经营自己声望的人。

  李典初见他时,曾说起了自己的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