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慧女劝父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邕提起了他藏私的那两万四千卷典藏,心中就大概猜到了蔡邕所忧虑的是什么事了。

  “莫不是有人问父亲求要典籍?”

  蔡邕点了点头,道:“是。”

  “是董相国吗?”

  蔡邕摇了摇头,道:“非也,是荆州刺史刘表。”

  蔡琰略作回想,问道:“是那位与汝南仲麟公,鲁国孔士元并列齐名的刘景升?”

  蔡邕点了点头,道:“正是此人。”

  “此人与父亲相熟?”

  “不熟。”

  “求要多少典藏?”

  “全部……”

  “他要那么多典藏为何?”

  蔡邕长叹口气,道:“刘景升在荆州,有兴学之意。”

  “兴学?”蔡琰略有明悟:“不知,那景升公欲兴学,可有章程?”

  蔡邕拿起手中的一份缣帛,道:“刘景升托付其子刘伯瑜书信与我,那刘伯瑜的信中,大致提出了一些在荆州兴学的条例,倒是颇有规划。”

  蔡琰认真的倾听。

  蔡邕随大致给蔡琰解释道:“刘伯瑜言,在南郡之地大兴学宫,一为资养士人,信上言北方动荡,士人生活艰难,往南郡迁移之人,多有关西、兖、豫之学士,有些人仓促流移生活穷苦,朝不谋夕,为此,荆州方面可安慰赈赡,保障学子生活。”

  蔡琰轻轻额首:“此举仁善。”

  蔡邕继续道:“其二是言,其父已经设立了学官,置大儒宋忠(宋衷)为五业从事,掌五经教授诸事。”

  刘氏给宋忠单独设立的这个‘五业从事’其实际意义上和雒阳太学中的‘五经博士’是同一性质的。

  但是因为刘表所设立的学官乃是州治,不能跟京中的太学相提并论,故而在名位上不能称之为‘博士’,故以‘从事’名之。

  蔡琰若有所思:“宋仲子乃当世大儒,正堪大任。”

  蔡邕继续道:“其三是办学传业,广设学堂,纳四方授业儒士传学……其四是编定章句,令荆楚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划浮辞,芟除烦重。”

  蔡琰感慨而叹:“听父亲所言,刘氏要在荆楚兴学,并非只是随意说说。”

  蔡邕叹道:“他若是随意说说,我又何须多虑,直接拒绝了他便是!然就是因为刘景升有此大志,有望在荆楚大兴学道,故为父才左右为难……昭姬,你可知道这刘伯瑜代替父求书,最后一则的其五,乃为何?”

  蔡琰聪敏,听蔡邕说到这里,心中自然有数。

  “这其五,说的便是搜书集典吧?”

  蔡邕哈哈大笑,道:“正是如此,这父子两人搜来搜去的,却是搜到了你阿父的头上了!不过他信中倒并非言取,而是借!言他刘氏取书抄录存于学宫后,自当悉数奉还。”

  蔡琰站起身,走到桌案边,替蔡邕倒了一盏清水,递予其父:“刘景升欲在荆州兴学,问父亲借书,父亲所忧虑者为何?”

  蔡邕端着那盏清水,嘴角露出了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