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疑心暗鬼(一)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树开满了紫花的槐树,周楠不住叹息。

  十两银子,是自己两个多月的收入。自己恶了知县,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僚发财,真真是悲痛莫名。

  “相公,钱赚多赚少不要紧,关键是一家人平安,平安是福。”坐在旁边的云娘轻轻摇着扇子,送过来徐徐凉风:“外间的事情妾身也不懂的,不过,听隔壁的大婶说,县试不过是科举的第一关,也算不得什么,任何人想去考,报个名就可以。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大户干嘛要使银子通关节,那不是糟蹋钱吗?”

  听云娘问,周楠来了谈性,将明朝的科举制度大概同妻子说了一遍。最后道:“没错,县试确实不要紧,考的时候又不糊名,题目也简单。取谁不取谁,但凭知县的心意。若是通了他的关节,当场就能取了。”

  “大户们进衙门活动,使了钱,讨了知县的欢喜,自然放他们的子弟过关。这些送过去的钱,知县自然要拿大头。但礼房的书办们也要分润一些,一场考试下来,礼房师爷拿个一二十两,书办拿个五六两也易,算是礼房每年最大一笔收入。”

  “哦,原来如此。”云娘终于明白过来,忍不住道:“这县试竟然要花钱去买,寒门子弟如何能够出头?”

  周楠:“娘子你这就不明白了,知县也是要脸面的。如果录取的考生都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旦寒门学生闹起来,名声败坏不说,还要受到朝廷惩处。因此,一般来说,每年童子试如豪门子弟只取三成,另外三成名额则给寒门子弟。其余四成,只看文章做得如何。”如此,算是把各方和各个阶层的都照顾到了。

  说完,周楠笑道:“这也算是官场和考场上的潜规则,我大明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平衡,科举也是如此。”

  “还有这么个说法。”云娘笑着道:“听相公刚才说,到了院试和乡试就要糊名,全靠文章取士。若那些大户子弟进了考场做的卷子一塌糊涂,岂不是让取他们的知县和知府没脸?而且,若考中的都是寒门子弟,大户人家的银子不是白花了?”

  院试和乡试取谁不取谁,官员们自然有他的法子,只不过那些手段非常高明也非常微妙,一时也解释不清楚。

  另外,谁说大户人家的子弟就是草包?读书从来都是一件非常费钱的事情,或者都费劲的赤贫阶层还读什么书呀?

  能够进考场的考生,至少也是个小自耕农。

  “不会白花的。”周楠一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心中一阵烦躁。苦笑着说:“娘子,别说县试的事情了,聊点开心的。”

  开心的,抱歉,最近好象还真没有。

  正在这个时候,院门蓬一声撞看,就看到侄女小兰披头散发进来。一看到云娘,就大哭着扑进她怀里:“婶婶,婶婶,我被恶人侮辱了,快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