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二章 朝堂风波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酒作乐,打探消息,通常是一大早就出门,要到夜里才回来。

  只等了两日,朝堂就出大事了。

  首先就有大理寺的一个寺丞上折子说,空明案乃是刑案,按照我朝制度,应该先交到刑部审讯。怎么就这么审结了,人心何服?

  不用问,这个寺丞是袁炜的人。折子送到内阁之后,照例要由徐阶拟票。老徐说,大家公议吧。

  袁炜也不废话,道,制度就是制度,大理寺所言在理,可,转呈司礼监。

  李春芳自然明白这案是厂卫在整治徐阶,这活儿干得粗糙,但对王府却是有好处的,便出言反驳。无奈,内阁如今就三人,徐袁二人显然已经结盟,双拳难抵四手,这份奏折就以简单多数通过了。

  他也是没有办法。

  况且,他本是海内知名的大儒道德之士,也知道此案纯粹是捕风捉影,自己做为王府系一员,还是知耻的,就保持了沉默。

  有了大理寺这个寺丞开头,刑部、礼部也的官员也纷纷上折请将此案和相干人犯转去刑部审讯,有人还在折子中将中官内侍一通痛骂。

  刚开始的时候,李春芳因为心中羞愧,又要装出宰相肚里撑船的气度,装着看不见,任由徐、袁炜二人拟票拟得不亦乐乎。

  渐渐地,李阁老发现事态开始不受控制了。

  徐、袁联手,这头他们的门生故吏上折子上得高兴,那边科道的御史们一看:这么热闹的事情怎么能少了我等清流君子,这不是视我等为摆设吗?

  他们以前因为知道空明案关系重大,若是强出头,搞不好把自己赔进去。现在一看,跳出来上折子的人这么多,咱们御史台的风头都被别人抢去了。人一多,法不责众,还顾虑什么呀?

  加上科道那边已经有人被袁炜做通工作,于是,有言官振臂一呼,便群起响应。

  发现事情不对,李春芳想要出手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他还能怎么办呢,只得同意将折子送去司礼监。

  现在就看司礼监那边了,好在最近一段日子黄锦身体好一日坏一日,加上整日侍侯在皇帝驾前,已经许久不来皇城。

  监中大小事务都由陈洪裁决。

  陈洪一看,不好,就道,过得几日再说,准备来个拖延敷衍。

  空明案的人证物证都已经收集完全,提交到天子那里,嘉靖皇帝却没有任何表态。毕竟这事涉及到内阁次辅,涉及到准储君,万岁爷也要权衡斟酌。

  在陈公公看来,现在只能以拖待变。铁证如山,徐阶是跑不脱的。只要皇帝的圣旨一下,自然就万喙息声,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他这一拖,却将问题拖大了。

  科道的人也彻底看明白皇帝犹豫,看穿了厂卫的虚弱。

  别看厂卫平日里威风八面,其实他们的权力都来自天子。天子一日不表态,他们没有执行权,就是天家的家奴。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