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子木先生何以教我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也能将帐目抹平。”

  听他说起正事,嘉善提起了精神,摇头:“此法不可行。”严党垮台,中央各部院人事变动剧烈,进了许多新人,他们未必都卖王府的帐。而且,朝廷革新,到处都伸手要钱,给谁不给谁,上上下下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户部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周楠一笑:“当然,这个办法肯定是不行的,却并不是因为户部怕被人弹劾。”

  嘉善心中奇怪:“为什么?”

  周楠:“那是因为户部已经没钱了,实际上这几年严党从户部那里借到的钱越来越少,到最后已经无钱可挪。”实际上,到嘉靖末年,国家财政已经迎来了空前的经济危急。

  国库太仓银长期都维持在几千两的规模,简直是骇人听闻。

  嘉善:“是这个道理。那么,严嵩的第二条财源是什么?”

  周楠:“勾结地方缙绅,利益输送、权钱交易,这才严党最大的财源。”比如卖官粥爵、卖盐引……

  “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听到这新鲜的现代名词,嘉善琢磨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微笑道:“子木先生说话真有趣。”这种事情,王府的清流自然是不会做的。

  虽说清水池塘不养鱼,可至少现在下面的人不敢。

  周楠:“第三条,就是小严和福建浙江的倭寇勾结,养贼自重。”这事,王府更不可能干,那是卖国啊!是要掉脑袋的。

  “原来严嵩是靠这三种手段筹款,子木先生一席话叫人茅塞顿开。”嘉善更是忧愁:“如今天气已经热了,再过得三个月,秋高气爽,正是用兵的时候。可惜二华先生那边连部队开拨的银子都发不出来,如何是好?”

  二华先生就是福建巡抚谭纶,谭抚台号二华,世人又以二华先生称之。

  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钱粮,在古代,耗费尤其巨大。一斤米送到前线,沿途运输时的损耗,各项开支,民夫自己还得吃上一部分,最后落到士兵手里,能够剩三两就算不错的了。

  好不容易将各项物资凑齐,要开打了。部队移防开拨,得发开拔银子。战时,要发钱激励士气,战后有功士卒要犒赏,受伤的士兵要治疗,阵亡者需要抚恤,损坏的军械、战船需要修补……

  林林总总,一场大规模会战下来,几十万两银子填进去刚够听个响。

  谭纶刚拿到浙江、福建前线的军事指挥权,如果因为没钱拿不到半点战绩,只怕皇帝对王府也会有看法,进而怀疑裕王的执政能力。

  这个后果,王府承受不起。

  裕王府上上下下太需要一场边功,太需要钱了。

  嘉善突然站起身来,深深一福,诚挚地问:“此事关系重大,子木先生何以教我?”

  堂堂长公主如此大礼,周楠忙站起来回礼:“还请不要如此多礼,我承不了,请坐,快请坐。对了,你想必是读过书的,不知道可读过《宋史》岳飞北伐中原那一节?”

  办法周楠自然是有的,可不卖给关子如何能装个叉。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别人也不会珍惜,也不拿你当回事。

  今日正好是一个在裕王那里刷名声的好机会。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