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章 一笔不错的买卖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世的人民币,都快上百万了,这生意做得。

  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周楠沉住气,问:“我是朝廷命官职位也低,京城什么地方,有些事怕是力所不及。”

  “行人能够做到的,很简单。”武新化何等精明之人,如何看不出周楠听到钱这个字之后眼睛里的神采:“也就是拿一份关防文凭,也方便在大运河上行船?”

  周楠:“私盐可是要掉脑袋的。”

  “不是走盐,不是走盐,就算出了事,最多也是折点财物,入不了刑。”

  周楠:“愿闻其祥。”

  “在下和几个同乡想运点钱回淮安去,一共有十条大船,还请行人帮忙。”

  周楠大奇:“运铜钱回淮安,一文钱运回家不还是一文钱,反赔进去不少运费,你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事吗?”

  武新化嘿嘿一笑:“行人还别说,这一文钱运回淮安去,扣除各项开销,不说变成两文,一文半还是变得出来的。”

  周楠吃了一惊:“如此重利?说说。”

  听武新化说完话,周楠才恍然大悟,这是关系到明朝政府的货币政策和税收制度。

  原来,中国的赋税自古都实行货币和实物征收制度。每年百姓交纳夏秋两税,要按照实物征收。比如你是种麦子的农民,就得交麦子;渔民则交咸鱼;果农交水果,这叫本色。如果地里的产出不够,则可以折合成现金,这叫折色。

  至于交本色还是折色,全凭官府安排。

  实物交税有个问题,那就是运费太贵,损耗太多,不如折色来得简单方便。

  官府收了折色,国家有了钱,需要什么物资,再向民间购买就是了。

  这事实际上最近几十年各地政府都在小规模实施,到万历年张居正主政的时候,索性废除本色,直接收钱。

  如此,实行了几千年的粮食本位货币制度才被铜、银贱金属本位所代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条鞭法。

  如今,国家看到折色税制的好处,已经有意实施。

  江淮商人脑子灵活,立即觉察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琢磨了半天,竟让他们琢磨出一条生财的路子来。

  那就是,收购铜钱带回家去,融化提炼,做成铜器谋利。

  事情是这样,中国古代的铜钱里面除了黄铜之外,还含有铅,铜铅比例一般都是六比四,铜含量比较高。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文钱里的铜若是提炼出来做成器具,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却要价值好几文,甚至十多文。

  这一转手,就是暴利。

  商人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手头的白银大量兑换铜钱,然后做成铜器。

  这种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上出现在清朝前中期,也因为商人们大量兑换小钱,以至钱价飞涨,甚至闹起了钱荒。国家发现问题不对,这才逐步降低铜钱中的铜含量,最低的时候,铜铅比例达到惊人的三比七,用手一掰就断成两截。商人在无利可图,如此,这事才得已制止。

  想不到如今却出现在明朝中期,江淮的商贾们真是聪明啊!周行人心中感叹:一笔不错的买卖,倒是可以做。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