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归仁_帝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为什么问我‘独善’和‘兼善’的问题,我却转而说这个嘛?因为能在朝堂之上表达自己的主张,被君王采纳,被视作读书人的最高成就,像商鞅,像韩非子,历来都是我们读书人的偶像,就是因为他们所学得用,上达天听,下惠于民。但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立于朝堂之上的,那么在远离朝堂的时候,至少能做到道德不坠,操守不失,威武不屈,俯仰无愧于天地,便不枉读圣贤书。但是有些人,为了能让自己荣华富贵,满足一己之私欲,卑躬屈膝,谄媚权贵,打碎了自己的初心和挺立的脊梁,也丢失了历代读书人的浩然正气!”

  “我辈读书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我看来,这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同一个意思。居庙堂之高是进,‘兼善’也是进;处江湖之远是退,‘独善’同样是退。进退有据,且不失浩然正气,人生方才有道,以小我成就大我是没错,但是要成就大我一定要牺牲小我嘛?其实并不是非这样不可,‘兼善天下’是说在善己的前提下还要善天下。善天下是指使天下美好,亦可指使天下人共善。细辨起来,两者有先后之别,却没有主次之分,而是同一事的不同阶段。善己是前提。己未善,何以善天下?不能说善己为主,善天下为次。反之亦然。”

  曹奕面对诸多学子,独立其中,发言字字铿锵,振聋发聩,直指本心,颇有种虽天下俱往矣,吾独傲然自立的气势。

  “初唐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就是‘兼善’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祭韦府君文》中:“有经世之心,怀轨物之量,甘心苦节,风雨不改,尝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善天下。”其政治主张“措刑”、“知贤”、“招谏”、“息兵”等都体现了儒家的兼善思想;其诗作《感遇》、《登幽州台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国家现实,揭露初唐社会弊端,同样是表达了借诗言志的兼善思想。”

  “又如杜子美,一生潦倒

  不堪,仕途不济,却心系天下苍生,从其诗‘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他为苍生的情怀与兼济天下的深切愿望。”

  “还有白乐天,在《与元九书》中,乐天曾向元稹与世人表达自己的志向时这样说:‘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尽管在仕途中得罪了许多权贵,但他的一生处世行事,都以此为准则。主张诗歌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并说自己写讽谕诗是为了表达‘兼济之志’,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早年的《策林》和讽喻诗更是集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