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1章 大明的工业发展与全民扩张(二合一)_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会试殿试,考八股文章,以便于接受旧式儒家教育的学子应考。

  这一类考生以官僚子弟为主。

  而另一种则改变了考试内容,不再以八股取士,而是以考试分文理二科取士,文科考国学、算术、钱法策论、史学、地理五科,而理科则考国学、算术、物理、化学、生物五科。

  这一类考生则以寒门子弟为主。

  朱厚照替这些士子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大明在这个时代还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依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与思想,所以,他们不需要学外语,不像后世,即便是研究本国历史与文学,也得学习外语,本科与研究生都得学。

  因是两种科举取士方式并行,此项改革倒也没有引起保守者较大反对,毕竟没有挡了他们的路。

  而对于急于实现理想的寒门学子而言,能够获得更方便的进身之阶,无疑如久旱逢甘霖。

  朱厚照更喜欢把后一种的科举考试方式称为大明版高考,因为后一种科举考试完全是各省按照分数线来录取决定能不能成为进士,而且也分三甲,不过一甲进士不再只有三名,而是按照各省人数一定比例录取分数排名靠前的为一甲,当然,状元榜眼探花还是有的,不过只是省状元探花与榜眼。

  不过,无论是旧式教育录取的进士还是新式教育录取的进士,从正德十六年起,都要全部进入大学学习,旧式教育的录取的进士被统一调配进各处大学文科学习。

  而新式教育所录取的进士则由自己选报从中央到地方省级的各类大学,按照分数与各校名额录取,且要四年毕业后,才能正式获得进士的礼服与吏部文书,也就是要在大学毕业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进士。

  而这些都是由学部负责。

  吏部尚书张璁负责对这些旧式教育与新式教育录取后毕业进士进行工作分配。

  现在大明还在教育改革的初期,而且接受高等教育的依旧还是少数,所以,也依旧是由朝廷统一分配。

  大多数进士依旧会被任命为官员。

  如今大明的官员不仅仅涵盖军队、行政也涵盖着官办企业管理者性质的官职。

  所以,大明在人才资源的利用方面还是表现出官员缺额比较大的现象

  基本上,旧式教育所录取的进士因为是以理学儒臣为主,所以也就都被外放到殖民地与关外或西南土司比较多的地方为主。

  而新式教育所录取的进士则留在关内为官的比较多,尤其是京师大学、以及南京中央大学两所已经成熟的学校里的进士则基本上都会被留京做京官。

  当然,这个教育改革是由康海负责主持的,朱厚照这个皇帝现在基本上已经退居幕后。

  正因为此。

  很多儒臣对康海的改革可谓是极为不满,毕竟虽然朝廷没有完全摒弃儒学以绝他们的进阶之路,但也让他们这些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