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第两百一十一章烦扰(3)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惨烈程度比起血腥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个争论的重点就是还都!大明立国以来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洪武皇帝的南京便成了南都,两座都城历史地位虽然不分上下,两班官员品级也不差分毫,可谁又不知道南都的大部分官员,要么是北都放逐而来要么就是挂个名义荣养的。

  甲申大变,李自成攻陷北都,崇祯皇帝蒙难殉国,四百年帝都先遭流贼肆掠后被鞑虏蹂躏,圣武皇帝临危受命南都登基,混吃等死的南都官员一下子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贵,而原本那些在北都呼风唤雨的高官显贵辗转逃到南都以后,虽说官禄和以前比起来不差分毫,可却失去了当官最重要的两个字,权势!

  当今天子冲龄践怍,虽说是先帝在世唯一子嗣皇位当仁不让,可南都官员多少也能沾上些许拥立之功,南京自然而然也就是今上的龙兴之地,身为南都官员,不管局势如何发展,却一心想的都是让南京恢复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北京逃来南京的官员一开始对此当然没有异议,他们九死一生的逃来南都,圣武皇帝让他们领着原先的职衔享受着原先的俸禄,对他们来说可谓是仁至义尽,除了午夜梦回的时候因为失去实权有些失落以外,其他的倒也不算什么,无非就是南北调了一个个罢了。

  若是大明如同南宋一样最终只能守住这半壁江山那也就罢了,可偏偏一年不到窃占北京的满清便灰溜溜的滚出了关外,北都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大明的手里,外患已除内贼平定指日可期,那些个北京逃来的大臣们心思无可避免的活络起来。

  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根基都在北方,要想恢复往日的权势最好的办法就是还都北京,就算还都北京以后重要职权依旧还是落在南派官员手里,可凭借他们在北方的资源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南方的强龙给打压下去,至少也能分庭抗礼,比起现在半死不活的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北方官员的依据很直观,大明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之后,便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美谈,崇祯皇帝宁死不弃祖宗陵寝更是能够说明一切问题,今上仁孝又岂有不会北京兴建先帝陵寝的道理!

  南派官员当然不可能愿意还都北京,和北方官员一样,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根基在南京,难得逢上甲申之变才能再次活跃在大明的政治舞台上,随帝回转北京变数实在太大,北方官员的心思他们岂能不知,是以坚决反对还都之议。

  反对还都的南派官员又分为三派,一派属于温和型的,认为南京不但是今上的龙兴之地更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何况太祖陵寝就在南京,北派官员所谓的守护祖宗陵寝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论祖宗谁能大的过洪武皇帝,至于兴建崇祯帝陵,完全可以委派官员督办,甚至可以迎先帝灵柩入南都,在南都觅一风水宝地安葬先帝云云。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