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儒家,好像也没那么坏?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经书、典故,家上往数年,皆已稍讳。”

  “今日之题主,便由家上决。”

  “家上于何处有疑,臣,便以何述解之。”

  面色淡然的说着,叔孙通心中,却是隐隐有些忐忑起来。

  虽说叔孙通担任太子太傅还不到半年,给刘盈上课的次数更是不过寥寥,但自汉五年,由‘王太子’升格为‘皇太子’的刘盈被送回长安,‘太子好儒’这个说法,便已是人尽皆知的事。

  而在几个月前,叔孙通难得几次给刘盈上课的时候,刘盈也每每能续说出叔孙通未尽之语。

  所以在叔孙通看来,对于儒家之学说,年仅十四岁的太子刘盈虽然称不上精通,也应该大致有所知解。

  也正是源于此,叔孙通上一次给刘盈上课时,才会撇开儒家典故不说,转头去将始皇帝焚书坑儒的故事。

  叔孙通本想着,作为汉太子,刘盈必然很容易就能接受‘暴秦’这个设定,也大概率会对饱受摧残的儒家士子抱以同情。

  但在当时,刘盈虽没有开口反驳,叔孙通也看得出来:对于自己口中‘焚书坑儒’的往事,刘盈,只怕是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样一来,当叔孙通今日再次前来太子宫,以学师的身份站在刘盈面前时,便不由犯了难。

  ——经书典故,刘盈都有了解,‘陈年旧事’,刘盈又没有兴趣。

  不知道该讲什么,叔孙通便也索性将难题扔回给刘盈。

  ——臣不知道讲什么了,还是殿下自己说,想听什么吧?

  听闻叔孙通此言,刘盈倒似是对这位老儒的小心思毫无知觉,只稍带诧异的一抬头。

  “太傅之意,凡儒家之事,太傅皆可述而傅教?”

  说着,刘盈面上困惑更甚。

  “若孤未记错,太傅之所学,似是专精《仪礼》,由以今之《汉礼》为先?”

  “莫非太傅一精而多通,于余者,亦有所知解?”

  见刘盈面上疑惑,叔孙通面色稍一滞,不由摇头一笑。

  “家上此问,倒是令臣颇有些意外?”

  温尔一语,便见叔孙通稍叹一口气,面色中,也涌上些许唏嘘之色。

  “家上或有所知:仲尼所兴之儒学,自春秋延至战国,于战国末,至赵人荀卿荀子之手,方可谓大成。”

  “后荀子于齐稷下学宫,传儒家六经于门徒。”

  “《诗经》,为荀子授之与齐人浮丘伯;后浮丘伯又授《诗》于申培、白生、穆生等人。”

  “陛下胞弟,今之楚王刘交,亦曾受《诗》于浮丘公。”

  听闻叔孙通讲述起儒家经典的传续,刘盈也不由摆出一副兴致盎然的面容。

  见此,叔孙通心下稍一安,便清了清嗓,继续着自己对回忆的描述。

  “《仪礼》,则为荀子授之于楚人陆贾;及今,陆贾蒙陛下知遇之恩,已为太中大夫。”

  “二世三年,赵高杀二世而立子婴,陛下曾遣使往贿于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