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7.天下日报_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孟启一通忽悠,让李曾伯重燃斗志。

  随后,朝廷也难得大方起来,给李曾伯加官进爵,封华亭县开国伯,进观文殿学士,加太子少保,签书枢密院事,出任广南制置大使兼湖南安抚大使,知静江府。

  于是李曾伯在临安待了不到半月,就屁颠屁颠地上任去了。

  到七月初一,筹备已久的天下日报就要正式发售了。

  报纸这东西,在此时并不算什么新鲜玩意。

  朝廷的官方邸报,由进奏院负责编刊,定期向全国官吏发送,被称为‘进奏院状报’。

  而民间其实也有不少各种小报,南渡之前就已经存在,此时更是十分寻常了。

  临安城中就有专门的报摊,每日凌晨就开始售卖‘朝报’,不是手抄,而是印刷的,甚至每日一刊,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

  当然,这只是民间假托‘朝报’之名,私下编刊的,也被当时人称为‘新闻’。

  朝廷虽然设立了管制机构,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士大夫们都是追求‘言论自由’的。

  因此不受约束小报为了博眼球争销量,在内容上费尽心思。

  他们甚至有专门采访消息的人,还有衙门中役卒小吏暗中帮他们收集官方内幕信息,被称为‘内探’、‘省探’、‘衙探’。

  朝廷还没有公布的政事,比如官员陈奏却还没施行的,中枢还在研讨商议的,以及某些内幕、宫闱秘事等等,八字没一撇就早早传播了出去。

  甚至有撰造命令,无中生有,夸大实情,妄传事端,胆大妄为的程度可能超乎后世人的想象。

  就如大观四年时,有份小报刊登了一份道君皇帝斥责蔡京的诏书,但这诏书却完全是小报杜撰出来的,属于伪诏,放在别的朝代,无疑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在当时,这起“辄伪撰诏”事件最后却不了了之……

  南渡之初,又有小报伪造、散布赵九妹的诏书,令赵构非常尴尬,不得不出面澄清。

  而朝廷也一再发布法令,企图严行约束小报,但总是屡禁不止。

  有时候,这种小报就会沦为某些人打击政敌的武器,通常还十分有效,朱熹就深受此害。

  朱熹一直都是经界政策的支持者,六十岁时,出知漳州,负责在泉、漳、汀三州的推行经界。

  这次经界的宗旨,是不改变原有赋税总额,而是根据实际田土所有来平均赋税,富者多纳税,贫者少纳不纳,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要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

  福建这个地方呢,在宋代一直都是科考兴盛之处,在朝中做官的人多,于是形成了许多官僚地主,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朱熹想要动他们的奶酪,自然遭到了这些人的强烈反对,于是动用各种手段,什么批判他的学术啊,打击他的名望啊,抹黑他的人品啊……

  当时,小报就曝出他与儿媳偷情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