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秋收(四)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才学的士人罢了。如果那些士族有一二可用的,他早就把他们提拔成了士官,郗鉴是一个典型。实在百无一用的,才让他们来教识字。

  何况,即使没有老师,这些人他桓景一样教得了。他身旁有一捆竹片,那是就是预备发给学生的识字卡片。这样即使是农忙时节,战斗间歇,学生也可以从怀里拿卡片,进行寄送。桓景不禁想起自己当年考托福,硬是没报一个班,全靠这卡片记忆法。

  可惜这个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还在北日耳曼的深山里摸鱼呢。

  对于如何激励这些学生,桓景选择直接把考试成绩和工分挂钩。在“有粮大家分”的体制下,为了分到尽可能多的粮食,新军一般是凭战功,而屯垦队的人则是凭借平时的工分。大家本来来此处就是为了混口吃的,那么学习起来自然不遗余力。

  只是这样的政策,依然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今日的学习一结束,王二顺带着一群人,风风火火地跑来找桓景。这个小伙子倒是个积极分子,只是对于为何要识字还是不能理解。

  “坞主,我知道你一向神机妙算,但是唯独让我们识字这一点不太懂。作为新军,我只要管打仗就好了。让我们干农活可以理解,毕竟农活可以给我们供军粮。可是识字有什么用?识得再多也不能当饭吃。”

  周围的新军士兵也一并起哄。

  桓景微微一笑,他早料到有这种情况。学习总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即时反馈的时候,更是如此。

  “二顺,你想想,为何坞主我通晓兵法?为何白云坞管工匠的燕燕姑娘,知道百工之事?”

  “坞主你天生聪颖,自然有悟性。而那燕燕姑娘大概是家学吧,听说她出身名家,和教书先生一样,从京城逃出来的。”王二顺其实也不清楚这些知识从哪里获取,或许就像他学会农活,全靠家乡人口口相传。

  “不是的,全靠读书。书里什么都有,识了字,你就能读书了。”桓景叹了口气,“我是个很笨的人,如果不是多少读了些书,也不会明白这么多道理。”

  桓景走近王二顺,拍拍他的肩膀,“你以后是做大将的材料。东吴的大将吕蒙知道吧。”

  “知道。”

  “那人早年也是个目不识丁的家伙,知道读了书,才成为一代名将。你也要努力啊。”

  这句话放在古代可是很重了。明代朱棣对朱高煦的一句“勉之”,让他记了一辈子。而现在自己也对新军说这些,是因为桓景把他们都看做自己嫡系,希望他们之中能出一两员大将。

  “对了,你会写你的名字了吗?”

  二顺点点头,“我的名字还是挺简单的。”

  “我看你这名字得改改,太俗了。你们将来都是要上史书的,不能用这种名字。”

  底下一群新军既感到羞愧,又莫名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