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科技、情报与商业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研究。主要着眼的领域,还是农具和兵器。

  一方面是改进工序,加紧批量生产曲辕犁、水车等器具;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改进床弩和投石车。在洛阳的时候,燕燕甚至尝试过按照她爷爷留下的原理,试制所谓的“回回炮”,即抛式投石机,不过精度仍是不行。

  最可惜的是,这些攻城器械都难以带走,只能留在洛阳。在洛阳围城战里,吊车和投石机都发挥过巨大作用,最后在城破之时,被桓彝烧毁以防落入石勒手中。

  不过当下,除了重启器械层面的研制之外,桓景还让燕燕关注另一件时期,就是关中的水利。

  关中最重要的水利设施,就是秦时修筑的郑国渠,和汉武帝时修筑的白渠。然而因为战乱之故,疏于维护,这些沟渠要么壅塞、要么断流,如今多半都不堪用了。

  还好张华在墓中留下了全国的水网图,虽然不甚周密,然而按图索骥,再加上稍稍打听一番,是可以定位到沟渠位置的。当地百姓知道要疏通沟渠,都尽力协助,于是疏通郑国渠、白渠的工程,也很快得以重新展开。

  今年的春耕多半是赶不上了,然而来年的春耕,大概就可以沿着郑国渠和白渠旁,又增添许多耕地。

  而科技之外的要事,则是情报与商业。

  尚虞备用处的小孩儿们经过两年的磨砺,大多数已经长大,有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这个机构始终是听命于桓景一人,还说不上是一个成型的情报机构。许多详细的信息还是需要通过唐泰斯负责的商队来补充。

  这样商队和情报交杂的情报获取方式,在以前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大行其道。然而现在随着祖逖的失败,函谷、武关以东尽是敌人,随时可能因为开战而商路断绝。那么商路能够获得的情报就越来越少。

  这次建康的事变,商队事先就没有传来任何消息,作为王敦使节的羊曼竟然是最早报知长安建康消息的人。

  情报机构必须扩编,而且不能只有一个情报机构。

  桓景想起了自己弃置不用的李头。李头过去在乞活军的经历是一把双刃剑,让新军将士疏离的同时,也在流民中有了一定的威望。靠着流民的网络获取情报,再合适不过;而且由于李头和新军将士的疏远关系,还可以用来监察新军自己,而不用担心监察与军中奸细互相勾结。

  桓景于是让李头负责的流民募集处,以招募流民为名,暗地里兼任监察情报之职,随时向新军报告情报。

  只是这样一来情报全由不专业的流民获取,过于粗疏繁冗;二来桓景对于李头也并非完全放心。所以桓景又让完全忠于自己,由冉良负责的尚虞备用处,对作为监察部门的流民募集处本身进行监察,并且所有情报经过两个机构双重确认,桓景才放心。

  桓景扩充尚虞备用处人员,将新军中的不少年轻精锐经过挑选送入其中,又淘汰了不少之前的成员。这样靠着建立两个互相制约的情报机构,桓景终于在通往东边商路断绝之后,重新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情报网络。

  至于商队也没有失去作用,反而一时风头正盛。

  原来虽然没有了情报相关的副业,但是因为通往凉州的道路打通,商队的地位反而更高了。西域各种珍奇的物品,经过丝绸之路,正源源不断地输入长安。

  桓景期待的,不止是商业上的利润,更重要的还是能否从胡商手上拿到一些后世常见,但是难以获得的物资。

  一月,凉州的军马还未及返回,凉州来的第一批胡商就随着张寔送嫁的队伍抵达长安,同行的还有张寔带来的庞大使团——和张寔的女儿,张兰英。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