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章 军府与府兵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遍后,各坞堡主被打散进军队。虽然他们仍然对土地有所有权,然而既然进入军府编制,那么就需要照军中法度来提供军粮、兵源。

  这是一个后世保甲制和三长制的魔改版: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军中的同伍,在平时也是邻里。保长和甲长要么是当地的士族,要么是军中百夫长以上军官。负责。这样做,是桓景对当地坞堡主的妥协。

  司州一带除了自己,最大的坞堡主也就是李矩,其余的坞堡主往往不会超过百户规模,于是当地士族勉强接受了从拥有部曲的坞堡主,转变为当地的地主和保甲长。虽说在后世看来这算不上进步,但在此时,相比其余地方,归军府管辖的最基层流民至少对保长甲长没有人身层面的依附。

  当然,不满的人还是不少。一些坞堡主中较传统的人物认为,这样会导致世家失去家族的“传承”,面对这帮丘八毫无还手之力;而新军中不少士卒也担心这样的制度会蜕变为曹操式的军屯,最终大家从自由的军人,在一次次对士族的讨好后,沦为了世家大族的部曲。

  这些反对势力都被桓景用强力暂时压制着:全司州境内,不准妄议改制,擅自议论形成舆论者,富者剥夺田产,贫者鞭笞数十。高压一段时间之后,众人见情况并没有迅速恶化,反对的声音暂时消停了。

  但是,这些不满的声音也都传进了桓景的耳朵。有魏国的前车之鉴,桓景确实担心这个制度迅速腐坏下去,最后保长甲长的官职都变成给世家大族谋私产的终南捷径。

  所以有了改革的第三条,设立直属于自己的精干监察机构

  桓景先前走的是商业与间谍混合的情报模式,但这个模式多是对外的情报。从现在起,桓景开始从唐泰斯的商队里面选取精干的流民少年,重组成一支百余人的监察机构,号为“尚虞备用处”。之所以选择流民,是因为流民受新军恩最多,足够忠诚;而选择少年,则是因为年轻人较少传统观念。“尚虞备用处”以冉良为首领,毕竟虽然也是少年,他的情报经验算是最为丰富的。

  至于为啥叫这个名字,就是桓景本人的恶趣味了。不光是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仅仅是为了给桓家采集日常用品的机构,对外倒也可以掩人耳目。还是因为在原时空,后世所谓的“尚虞备用处”还有两个更加臭名昭著的别名——“粘杆处”和“血滴子”。

  如果是自己在任上,只要情报准确,就还能通过人力矫正这个体系。至于将来怎么样,将来再说。

  在箕关之战后,三条改革就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期间经历了不少战事拖延,又是清人口,又是计算田亩,直到这个暮春,方才完全确立下来。

  视察完洛阳城外的一处田地,与当地士族和新军军官交谈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