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 司州马政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得归功于刘聪呢!”桓景漫不经心地应着。

  这倒也没说错。因为人手实在捉襟见肘,在上个月,为了保证粮食丰收,桓景不得不抽调新军军士来帮助父老刈麦。这样一来,西北方面防务就有松懈的危险。幸亏汉国刚刚和刘琨大战,元气大伤,还无法顾及自己。所以自己能够全新全意农忙,也多亏了汉国没有余力南下骚扰。

  “当初太康年间,我在中原,也见过这般丰收景象。”一个皓首苍颜的老者拱手道:“但桓刺史的马匹,才是不一般的地方。你们看哪,这马简直与我们幽州河北的大马无异了。”

  “还有骑兵,也和幽州骑兵一般打扮!”更有好事者将目光转到了骑兵身上。

  众人这才注意到桓景身后的骑兵,一个个都是骑在高头大马上面,这在中原之地实在难得。而更难得的,还是骑兵动止有度,队形散而不乱。

  其实,这些马本来都是从北方来的。最早是从石虎那里缴获了一批。后来转战并州,在迁回当地晋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并州的马匹。至于从南方杜曾处缴获的马匹,桓景嫌那些马太小,就全部用作驮马,而不加入战马的行列。

  “其实,我们这些骑兵,还是诸位的同乡。至于为何如此类似幽州骑兵,还得归功于一个人,这人你们想必已经熟悉了。”

  顺着桓景的手指,众士人看向高肃,这才发现,这个陪伴自己多日的使节,居然也是军官出身。难怪先前王浚那么看重这区区一个使节。

  “另外,还有这位,也是骑兵队的首领,他也是幽州人。”

  桓景命身后董昭如实相告,众人终于明白,原来这些骑兵打断出自祖逖的旧部,祖逖是范阳人,也算是他们的同乡了。既然都是同乡,众人就打开了话匣子,终于不再那么拘谨了。

  “这些马,也是河北的种,若是养他个几万匹,岂不是可以横行天下!”赵老六抚着桓景的青龙马,豪气顿生。

  “可惜这些大多是骟马,只能打仗,不能做种。现在是越打越少。”桓景叹了口气。

  原来之前从石虎处擒获的马匹大多是阉过的。去势的公马往往是最好的战马,因为其性格温顺而有纪律,作战时也不会被发情干扰。而母马个头较小,往往作为轻骑兵,或者民用。

  之前桓景将骑兵视为宝贝疙瘩,除了经过训练骑兵难寻以外,正是因为马匹的来源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没有办法养马,这些骟马死一匹少一匹,而骑兵冲锋必然带来损失。所以只有在决战的时刻,桓景才会让骑兵出阵。这也限制了骑兵的规模和发挥。

  而赵老六闻言,却笑起来:

  “哈哈哈,这岂不妙哉?我们此番从幽州来,正好带来了大量母马。只要你军中有几匹尚未去势的公马,那么我们可以在中原造出源源不断的马匹!”

  “当真!”桓景欣喜异常。没想到这次高肃出使幽州,竟然还有这种意外的收获。

  “当真。我们此行加上驾车的驮马一共七千骑,都是幽州马种,其中大多是母马。反正现在打算在司州安家了,这些马匹就都可以贡献出来产马,想必是幽州父老们不会反对的。只是……”

  赵老六忽然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桓景赶忙探问:“只是什么?”

  “只是母马怀孕与人相当,都是十月。而若要成为成熟的战马,至少要两岁以后。如此一来,三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原来他是担心战马成熟时间的问题:“方今乱世,时不我与,恐怕是等不起三年。”

  听闻此言,桓景陷入了沉默:确实,目前洛阳处于四战之地。虽说后方尚且安稳,要获得三年整的稳定时间还是很难得的。

  但谁知道三年后会发生什么呢?现在司州反正荒地不少,养这点马的地方还是有的。

  “不管怎么说,先按幽州方法养起来。我们这里干草管够!”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