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因粮于敌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什么?桓景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军队的正前方。

  夕阳渐渐没入地平线,先前自家骑兵出现的地方,隐隐升起了篝火的微光。那不会是别人,一定就是桓景的军队了。

  原来在宛城之下看到杜曾先撤骑兵,后撤步兵的操作后,桓景就大致猜到了杜曾会采用骑兵步兵分别撤离的方案。毕竟江陵事急,必须有援军快速抵达,而杜曾又担心自家从背后偷袭,所以还得亲自殿后。这样一来,就需要让速度较快的骑兵先去应援江陵,而步兵则留下来殿后。

  但对于桓景而言,这恰恰提供了分而治之的机会。

  新军骑兵的素质远胜于杜曾的骑兵。首先,从石勒和汉国处俘获的马匹质量,就要比杜曾高出一截;而其次,新军骑兵大多是燕赵之人,又采用幽燕骑兵的训练方式,所以骑兵素质也胜于敌手;最后,作为军中精锐,新军骑兵军纪良好,也可以担负起长途奔袭。

  正是基于如上考虑,桓景决定只带着骑兵从宛城进发。而步兵除了少数由桓宣率领,协助荀崧留守;其余都由李矩带着,沿原路撤回。这样一来,只要李矩回到洛阳后,后方就算彻底安全了。

  而最令他困扰的,反而是这两千骑兵要怎么补给。

  古时疑兵常常脱离补给线,向后迂回,靠的就是军中干粮。桓景的骑兵只有小米作为干粮,而且仅仅只够五日的分量,如此一来,五日之内,必然要能够取得补给。

  沿途百姓处是不可能获得补给的,因为早就被杜曾劫掠一空。但反过来思考,桓景想到,在杜曾军队的驻地中,应该粮草颇丰,那可都是民脂民膏。

  于是,在从宛城离开后,桓景带着骑兵绕开新野,却直往襄阳而去。一日五十里,不过四日,就抵达襄阳境内。之所以如此迅疾,是为了在杜曾大军回军之前,抢夺当地守军的粮草。

  此时,襄阳本地守军尚不知前军撤退的消息,因此毫无防备,见骑兵到来只得龟缩回坞堡之内,连田野上的谷仓都来不及收拾。于是,在新军骑兵花又了一天轻取一座小坞堡作为驻地后,不但将附近守军的谷仓洗劫一空,全部汇集到此地;还抢了一支杜曾的补给队,这下粮草就不成问题了。

  同时,桓景还派出斥候四处打探,这才知道,杜曾主力尚在新野劫掠。唯有骑兵正加速南下,向襄阳而来。

  作为杜曾的王牌,其骑兵骄横无比,毕竟在没几匹战马的江汉之地,他们简直是横行无忌。因为平常战斗都是欺负欺负步兵,即使打不赢,还可以凭借速度回避,所以这些骑兵并没有带斥候的习惯。

  即使他们的先锋已经闷头抵近桓景所驻扎的坞堡了,也还不知道新军的存在。只是选择在淯水河边扎营,甚至连巡逻的军队都没有。

  桓景知道,后世对付空军的最佳方法,是将战机炸毁在机场;而此时这个时代的飞行员(骑兵)都离开了他们的飞机(马)。这正是上天将杜曾的骑兵喂到自己嘴前了,焉有不胜之理?

  于是桓景将全部骑兵集中在一起,趁夜对杜曾骑兵的营地发起偷袭。这些骑兵从未料到后方会突然出现大量骑兵,在一天的行军之后,多数还在睡梦之中,营地外也没有巡逻的部队。

  夜已深了,三更一到,随着一声号角,马蹄声如战鼓动地而来,成千的马匹冲进杜曾骑兵的大营。有的骑兵刚刚醒来,就被乱箭射倒,或者被战马践踏而亡;有的骑兵还来得及跨上战马,但马匹驽弱,没有逃出几步,就被追兵用马槊挑下马来。

  如是一直杀到天明,杜曾的骑兵都尉早就死在乱军之中,剩下的骑兵不过百余人,逃回襄阳是不可能了,只能向北与杜曾会和。

  此时桓景带着几乎完好无损的骑兵部队,不抓俘虏,也不抢掠财物,只是稍稍将敌营中干粮收集起来。一半军队随桓景北上,带着干粮继续追击逃兵;而另一半则在董昭指挥下,担起了输送粮草的任务,自坞堡到新野城南,新军竟然在敌境之内建立起了一支补给线。

  。

  现在杜曾眼前的,正是这么一支补给完好的骑兵部队。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