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草木灰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看来他真是稀世奇才。”葛洪眼中闪着光,简直要将张华夸上天。

  “此话怎讲?”

  “五行之说,木生火,故而火方是草木中的精华,只是需要燃烧方能激发木中潜藏之火。如此经过燃烧所得之物,自然能够利于万物生长。”

  桓景捂住嘴,差点笑出声,原来张华竟然是这样用五行之说,来糊弄这个时代的学者的。

  不过也很合理,如果照原时空的化学理论,说草木灰中富集的氮磷钾有利于庄稼的生长,那么即使是学富五车之辈,也得摸不着头脑:什么才是氮磷钾啊?

  当然,桓景想,这也从侧面说明张华穷尽一生,亦只能将技术推进至农业社会所能接受的地步。若是再进一步,就要触及这个时代的理论根基,必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虽说这个时代儒学还没固化,古中国也还算宽容,不像中世纪的欧洲那样动辄来个宗教裁判所,或许还可以弄一些创新。但从张华的角度看,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犯不上为了不可知的技术进步,而冒上生命的危险。何况张华他还是寒族出身,若是提出新的理论,显然是会被士族视作笑柄而排挤。

  想到这里,桓景大致明了张华剩下的典籍都是些什么内容了。

  先前观看张华所留锦囊中的清单时,他就发现其中多为农学、兵器、工学方面的应用技术,但是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算术技巧,基本没有触及物理理论,因为一旦触及理论,必然不为人所接受。

  看来张华已经决计将现代科技理论带进身后了。他一生谨慎,所以也没有留下异端的名声,临终竟然还被士族当做大儒来看待,仔细想想,亦为可笑。

  只是这样一来,他留给桓景的这些典籍不过是《齐民要术》和《梦溪笔谈》的杂合体了。虽然集中古工艺之大成,但并没有包括理论变革,所以也就不要想着能够恢复现代社会。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能够获得草木灰,桓景还是十分高兴的。这意味着在这个气候偏寒冷的小冰期,自己的粮草产量却能够不输太康年间丰饶之时了。

  “刺史何故发笑?”虽然桓景尽力掩饰,但葛洪还是看出了他刚刚脸上的笑意:“是因为在下身为士人,却拿个农家铲铲的样子而滑稽么?”

  “当然不是,我只是高兴,此时若是能将草木灰量产,随后遍撒司州田地。到了秋天,这样必然能够丰收,又能养活不少赶来投奔的流民。”

  桓景本来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因为张华的五行理论而笑,不料葛洪听后竟然大为感动,当即下拜,五体投地道:

  “刺史若真作此想,乐民之所乐,实乃司州万民之福也。若是足粮,先喂饱司州一地,四面流民自然来投,何忧无兵。诚如是,则江山可复,晋室可兴,天下可得太平!”

  没想到自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