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龙骧坞问对(一)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有五万之众。所以仅仅是居住就成了大问题。幸亏去年夏侯家被遣返回了江东后,在龙骧坞附近留下了一大片土地,流民这才得以有立锥之地。

  龙骧坞外,铅色的天空下,流民的营地延绵数里。在营帐边缘处,祖逖的侍卫董昭接到斥候的报告,早早地等在路旁,迎接桓景:

  “祖公事务繁多,司马此行仓促,也摸不准足下什么时候到,所以没有亲自来迎接,还望见谅。”

  “没关系,带我去他的住处吧。”

  这个秃头大汉恭敬地拱手,一行人于是穿过密密麻麻的帐篷,向南而行,空气中是粥饭的香气,和柴火噼啪燃烧的声音。这个时候,雪又稀稀拉拉地下了起来。

  面对风雪,许多流民仅仅靠着一根树干加上一块布,就支成了能够挡雪的简易帐篷。

  “这种帐篷能够挡得住风雪?”桓景心中恻然。

  “如果是小雪还是没有问题,幸亏近日风雪不大,这样的帐篷勉强能够安身”,董昭用手摇了摇一间帐篷的立柱,雪从上面抖落下来。

  面对桓景质疑的眼神,董昭又补充了一句:“现在也只有身强体壮者会住这种简陋帐篷。如果是体弱的妇孺,就住我们先前在京口就准备好的营帐。”

  桓景点点头,望着天空,只能期待这几天雪赶快停。

  “那么衣物呢?是否足够?”

  “勉强还算够。毕竟我们都是北人,知道冬天有多冷。另外也多亏卞长史相助,听说他背了不少骂名,唉……”

  经过董昭的一番解释,桓景这才知道,面对流民的危机,卞壸这个直肠子竟然掏空了谯城的府库,又从谯城百姓那里强征了不少衣物,这才勉强能让流民都穿上能够御寒的衣物。

  在出征的这段时间里,一切粮草调度都由谯国长史卞壸管辖。虽说搞得谯城百姓怨声载道,但是总算是让这些流民没有冻死。站在卞壸的立场,桓景也想不到更好地办法了。

  在董昭的指引下,桓景一路前行,一路感叹流民生计艰难,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夏侯家的客房外。

  随着天气转冷,流民中越来越多人病倒了。所以无论是能够遮风避雨的房屋、还是温暖的床榻都成了稀缺的资源。

  祖逖将夏侯家的其他房间,还有床榻都让给了生病的流民,自己只居住在一间狭小的客房里,白天处理各种事务,夜晚则直接将办公用的几案拼起来,铺上褥子睡觉。

  今日等桓景抵达客房时,天已经黑了,客房中油灯初上,在窗扉映出祖逖高大的影子,看起来是正在翻阅什么东西。

  董昭敲了敲门,走进房中告知桓景已经来到。

  “是桓司马?快让他进来。”

  房门被董昭推开了。桓景正准备进入,祖逖看见随行的一大堆人,不免吃了一惊:

  “抱歉,住处狭小,住不下这么多人,要寻别处讨论么?”

  本来自己前来,只是为了和祖逖议事,那么这些人随行,倒也是不必要的事情。桓景示意左右退去,自己一人来到祖逖屋中。祖逖将本来拼成一张床的几架几案分开,示意桓景坐到几案上,有些抱歉地说:

  “屋中简陋,只有这几张几案,还望谅解。”

  “祖公,你我历经行伍,这种环境倒也过得去。”桓景望望四周,一屁股坐上几案,随手翻阅起来了摆在一旁的书简:“这是什么?”

  “这是《道德经》。”

  “噢?”桓景想到,江东的名士最喜欢讨论老庄来附庸风雅,但没有想到祖逖也会看这种东西:“这不是老庄之学么?现在是乱世,不是正要奋发有为的时候么,奢谈无为而治未免过于迂腐了。”

  祖逖一笑:“我们先不论这书有什么用,有没有用。请问桓司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首先,我刚刚出征涡水北岸回来,你也应该听说了。现在谯国局势并不稳当,外敌压境,而内部,各坞堡主随时都可能叛乱。千头万绪,简直忙不过来。不知道祖公您会怎么处理?”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道德经》里面的道理了……”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