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去建康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人还只是抢了财物,顾忌刘公的威名,所以并未害我们的性命。

  “只是随行之人皆是贪生怕死之辈,都逃往邺城去了。我只是换了一身乞丐的衣服,随流民南下也算顺利来到了谯城,毕竟是刘公的使命,不可不为。只是在流亡途中,凭证也随着财物遗失了。”

  “那么刘公的使命是什么呢?”桓景不禁好奇。

  “不过是近来晋阳方面出了一些危机,还算上天保佑,暂时没有大事。刘公就派我去江东报个平安罢了。”

  “仅仅是报个平安,有那么重要么?”桓景心中感到疑惑。

  “神州陆沉,江东皆以为北方事不可为,所以偏安一隅。我去江东,就是告知那些士人,刘公尚在晋阳坚守孤城,诸君也不可妄自菲薄,一定要勉力北伐。”

  望着温峤坚定地目光,桓景心生敬意,不自觉地欠了欠身子。

  “那么,刘使君还好么?”

  温峤轻叹一声:“晋阳的年景一年比一年差。刘公素奢豪,喜声色,自去年洛阳城破之后,更是只能凭借音乐才能暂时打起精神。这情有可原,但刘公做得有些过分了。”

  原来在上次温峤出使江东的时候,刘琨宠信音乐家徐润。手下重将令狐盛屡次劝谏,刘琨竟然听信徐润的谗言,杀了令狐盛,令狐盛之子令狐泥也只得叛逃汉国。

  “令狐一家素为南线的重将,知我虚实。此人一去,恐晋阳大祸不远了。我虽然几次劝谏刘公防备南线,但是刘公嫌我烦,就给我一个出使江东的差事。”

  桓景不禁感叹,刘琨史上所谓的“长于怀抚,短于控御”原来竟是这样,不能分辨小人君子,也怪不得他最终会失败。这并不只是时运不济,也是因为能力所限啊。当然,刘琨后来的遭遇还不能告诉温峤。

  在他们交谈之时,一骑斥候自北而来,打断了温峤的叙述,带来了一封书简。桓景拆开一看,原来是郗鉴所书。

  “谯国桓内史启:

  “石勒陷枋头,军势复振,此贼若复起于中原,则华夏无宁日。陈午名为陈留内史,实牧兖州,内不能统诸部,外不能御胡虏。张平暗弱,性酷虐,先为石勒前驱,复劫掠百姓,亦不足为豫州之主。长安自顾不暇,不得已而用此二人以壮声势,实为乱命也。是以中原无人,豫兖复忧矣!

  “内史起义兵于谯国,内有军将齐心,外有琅琊王以为援,足以牧豫州之地。若内史辞以年资尚浅,威信未立,亦可寻年高德劭者以为刺史,自居司马之位。

  “此危急存亡之秋,忠臣义士奋发之时,宜决断从速,不宜徘徊空谈,使胡虏坐大,悔无及也。鉴顿首。”

  看来郗鉴也获知了石勒夺取枋头的消息,现在写信劝桓景要么自立为豫州之主,要么扶持一个豫州刺史,这样方能统合豫州的民心。

  郗鉴说得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