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土断(四)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三。”桓景回应道。

  戴硕颇有些心痛,不过面对强大的武力,他也无法反对。何况田地如此之多,除了新军也找不到其他能够耕种的人了。

  见他表情犹豫,桓景立马劝解道:

  “去年光白云坞一地的产量就翻了番。如果你们愿意任由新军对田地进行打理,粮食即使只有三分,翻一番后也成了六分。相较往年的四六分,你们收获的粮食并未减少,是不是?”

  戴硕掐指一算,方才醒悟过来,立刻伏地道谢。这次

  双方又是寒暄一番之后,戴硕才千恩万谢地离去。

  待他走后,一个身影从帘后走出,正是燕燕。她靠在桓景身旁,望着戴硕远去的背影,轻轻地问道:

  “为何对戴家如此之厚,对许家如此之薄呢?”

  桓景抚着妻子的发鬓,贴在她的耳边说道:

  “谯地知名的大族,除了我们桓家与之前迁居的夏侯家,无非许家和戴家。他们是全谯地瞩目的焦点。

  “现在这样一赏一罚,全谯地的坞堡主都会知道,只要跟随我们,就会像戴家那样收到奖赏;而如果胆敢耍弄小心思,就会像许家一样被扒个精光,然后驱逐出境。”

  燕燕扭头凝视桓景,眼神中充满爱意:

  “我知道了,从前爷爷对我说过这个故事。从前战国时期,齐威王召见诸位大夫,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齐威王这样做,未必是因为即墨大夫有多么贤能,阿大夫有多么腐败,不过是一赏一罚之间,给诸位臣子立下一个准信罢了。”

  “正是如此。”

  “那么依我看来,许家和戴家的事情,不仅应当任其流传。还要发布告到各个坞堡,让谯地所有的坞堡主都明白这个道理。另外,还要传扬出去,编成歌谣,让小儿传唱。商队也要好好利用起来......”

  望着燕燕兴致勃勃地规划着宣传的方案,桓景心中感慨:妻子实在是聪明,但有些过于聪明了。也只有张华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孙女。

  第二天,新军便撤出了戴家坞堡,回到谯城,跟随他们的,是数千拖家带口,自发跟随的佃客,许多自由的自耕农也跟在队伍里面。此地原本的土地都是戴家的,佃客留在此地也无法耕种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谯地的小儿都开始传唱起一些奇奇怪怪的歌谣:

  “桓氏子,起豫东;附者钵盆满,违者衣囊空......”

  “放佃客,戴家兴;扣粮车,许家亡......”

  而商队则沿着蜘蛛网一样的商路网络,将许家和戴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豫州,桓家的商人都是唐泰斯从行商之中招募,一个个惯于吹牛。他们在和坞堡主交易之间,往往将许家和戴家的事情先是故作神秘地透露出来,撩起当地坞堡主的兴趣,随后当他们问起,再添油加醋一番。

  至此,先前童谣里的内容也被一一印证,许家和戴家的故事成了士人和佃农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而于此同时,桓景各旅军队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在谯地四处巡游。

  在童谣和小道消息的轰炸下,坞堡主们早知晓了许家和戴家的事迹,都纷纷接纳新军的文职进入坞堡,允许他们丈量土地,在释放先前收纳的佃客。

  一时间,新军在谯地上下奔忙,而陈郡也因为源源不断流入的人口而重新有了人气。只是因为赎买,谯城先前收缴积蓄的金银珠宝,还有仓储积粟被一扫而光。

  但桓景并不可惜,土地和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先前自己只能控制谯城一地,与桓家与夏侯家的田地;而人口也只有桓家、夏侯家原本的佃客和流民。现在,新军的触角终于伸到了谯国的每一个角落。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为了推进改革,新军人力开始显著地不够了。一旦豫州另外两股力量——乞活军陈午、流民帅张平停止了争斗,转头共同对付自己,那么又当如何应对呢?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