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明后世之警钟_陛下实在太强硬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后世谋得万世福泽,为大秦帝国筑就万世不拔之基业,尽之死力。”

  王翦心血澎湃的站了起来,对着站在大殿中央,身姿伟岸的嬴政,由衷躬身一拜道。

  “愿为帝国效力,为陛下尽忠。为千秋子孙后世谋得万世福泽,为大秦帝国筑就万世不拔之基业,尽之死力。”

  满殿文武大臣,这一刻都不由肃然起敬,摒弃成见,全都发自肺腑道。

  也许这一生,他们说过太多言不由衷,心不对口之言,但此时此刻,他们感受到自己那颗已经寂静多年的心灵,再次热血沸腾。

  七尺男儿,志在四方,若能为国效力,持三尺剑,开疆扩土,名垂青史,谁人不想?

  回首少年郎,

  热血心飞扬。

  十载寒窗夜,

  只为君门坐。

  执笔秉书,塑千秋之业,筑万世之基,谁人又不念?

  然官场沉浮,久经世故,多年摸打滚爬,安享盛世荣华,又有几人仍保持初心不改?

  “只要大秦帝国上下一心,何愁四方夷狄不灭?”

  嬴政走回自己的王座上,坐了下去,看着这一幕,不由豪气冲天道。

  “陛下,我华夏族自古以来皆以多子多孙为福禄,然民以食为天,限制大秦人口增长的不是百姓不愿生,而是粮食有限,无法供养更多张嘴吃饭。”

  “再者民间疾苦,幼儿本就体弱,多遭灾引难,十名幼儿过半早夭。别说民间,就说在座的诸位王公大臣们,又有几人家中没有小儿夭折?”

  御史大夫茅焦对着嬴政拱了拱手,十分富有见解道。

  “不错,茅大人所言甚是。”

  “所言极是。”

  “真知灼见。”

  茅焦的一席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共鸣。

  嬴政露出沉思之色,然后点了点头道:“茅爱卿所言有理。”

  “奉常卿赵甫何在?”

  嬴政话锋一转,直接点名叫道。

  奉常赵甫立刻站了出来,走到大殿之中,对着嬴政一拜道:“老臣在。”

  “你是大秦帝国的奉常,掌祭祀礼仪,管太乐太医,朕问你大秦帝国有医者几许?”

  嬴政神色风轻云淡的问道。

  “禀陛下,管辖巫医的太医令虽是老臣下属,但奉常司所部各司其职,分工不同,这具体数字恐怕要请陛下问太医令许大人了。”

  奉常卿赵甫心虚不已,说出这番话来,忐忑不已。

  “哈!哈!哈!”

  嬴政突然大笑起来,吓了众人一跳。

  这什么情况?

  众人的脑门都挂满了疑问?

  果然天威难测啊!

  “混账……你身为奉常卿,岁俸二千石,银印青绶,爵拜关内侯,位上卿。”

  嬴政笑声戛然而止,目光阴冷的盯着奉常卿赵甫,怒斥道。

  “陛下息怒,老臣有罪。”

  奉常卿赵甫不敢迎视陛下的目光,连忙跪了下去,颤颤巍巍道。

  “冯去疾,依大秦律渎职之罪,该如何论处?”

  嬴政没有理会跪下求饶的奉常卿赵甫,而是对着冯去疾问道。

  冯去疾心中咯噔一下,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自己做足了功课,不会因此回答不上来。

  大秦律令虽是李斯编纂,但要问谁对这大秦律令最为熟悉,恐怕整个大秦无人能够超越陛下了。

  陛下看似询问自己,但未尝没有靠校自己这个丞相的意思。

  “回陛下,依大秦律,尸位素餐者,论情节严重与否,重则罢官夺职,满门流放三千里。轻则贬职三级,罚俸三月,以观后效。”

  冯去疾理清思绪之后,有些心惊肉跳的回答道。

  “嗯,那丞相以为奉常卿赵甫当如何处置?”

  嬴政并没有表露自己的想法,而是向冯去疾征询意见道。

  请收藏:https://m.xc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